一、培训机构春季招生广告语?
培训机构春季招生的广告语有很多种。司仪培训机构的可以是:我们是司仪,是婚礼的持麦者!来这里是学习,更可以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
我们培训机构正式开始招生了,希望朋友们踊跃前来报名
二、婚礼司仪培训学校学费多少
应该的还是比较不宽指乎错的。建议你去实地考察和参观一下,看看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还有的话就是住宿环境,附近的交通条件建议你打开该学校的校园网,上面逗埋有慎悉招生就业一栏,上面会有你想要的信息。
三、四平市播音主持艺术学校
学播音主持太难就业了,大多数毕业生都做直播跳舞去了!
答:北京UA艺术 ,如果你需要,熟悉下 ,听说都是要提前预约的 。
孩子们,想学习播音还是到北京传媒大学吧!
电话多少号啊
这种宣传方式不直接啊! 做一下百度推广不是更好?
四、求体现祖国60年变化的小故事
祖国,我为你骄傲
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我知道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欢乐和幸福都与祖国母亲的安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感到身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是多么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有着饮誉海外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北京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志士,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则”曾是先辈们的豪言壮语,面对破碎的河山,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祖国,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我要深情地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散档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凳纳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枣掘没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一、对60年粗浅认识与理解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得解放,不再受奴役和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
建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第一代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百孔千疮的一穷二白的废墟上,一方面致力于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发展和制度建立;一方面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建立了初级基础。经过三年恢复和“五五计划”,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轨道。这期间,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的两弹一星成功发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万吨级远洋轮制造成功……然而,中国发展之路也有曲折坎坷,在国际上,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破裂,国内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路线,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经济严重倒退,面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陷于极度贫困之中。
回顾历史,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辩论,拨乱反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工作宏烂枯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最巨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中国创造性地走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在自给有余的同时,向国家出售大量商品粮,扭转了粮食短缺和不足的局面。
以往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走向市场经济,同时不断进行宏蔽洞观调控,而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使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我身边和亲历的60年
我久居农村,就说说农村的一些事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穿着单调朴素,白兰黑,花旗、士林、平纹、斜纹布,最好的条绒。我家孩子多,生活困难,做件新衣服先给大孩子穿,小孩穿旧的或等大孩子穿旧了、破了,缝补后再给小孩子穿。记得有一年学校开运历搏动会,选拔参加全县运动会的选手,我的孩子经过选拔出席全县小学生运动会,要求统一运动服装――背心、裤衩和白鞋,我借钱给孩子买的背心、裤衩,从同学那里借了双露脚趾头的白胶鞋,临行时给了三角零花钱。百姓那时的穿着,大多也是破旧的补丁罗补丁的衣服,一双鞋补了又补。今天走在路上,看到路边倒扔的生活垃圾堆中,随便找出一件衣服都比那个年代的要好的多。而今无论是城乡,男女老少各个穿着时髦新颖、五光十色、鲜艳夺目,穿着几百元几千百甚至上万元的皮衣和裘皮大衣的也大有人在。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生产队办大食堂,全民吃大锅饭,刚成立时还能吃饱,主食以玉米面窝头、大楂子为主,每周还可吃上一餐大米饭。副食是白菜、萝卜、土豆、小咸菜。实行平调,全社统一调配劳动力,走到哪里都可以吃饭不要钱,只计饭票斤数。待秋后生产队分皮粮时,统一从个人定量中扣出。后来大食堂因为粮食紧张,发生粮荒,除了劳力在生产队劳动的,其他人都回到自家吃去了。食堂后勤人春季采集榆树树、榆树钱,柞、椴树叶晾干,磨成细面掺到玉米面里做成干粮,秋天到来时,将扒下的玉米包皮收集后用水洗净,放入大锅中加上水和火碱(苛性钠)大火熬煮后捞去渣滓纤维,锅中液体呈现糊状淀粉,再掺入过箩后碾米糠麸和玉米面,揉合在一起,做成“三合一”干粮,吃起来苦涩,难以下咽,吃后排便困难。那个年代干活实行大帮轰,出工不出力,再加上劳力吃代食品,下地根本干不动活,庄稼侍弄不上去,造成荒地扔地,粮食大幅度减产,形成了恶性循环。就这样大食堂坚持到1960年初就散伙了,那时各家秋天分的都是皮粮,主要是湿玉米棒子,每人三、四十斤水稻和小麦。成人小孩分等定量,从500余斤到不足百斤不等。定量粮人吃都不足,没有养畜禽,平时很难吃上肉蛋,孩子们盼过年节,才能吃上顿肉蛋和饺子米饭。而今看看各家的餐桌,经常吃的大米白面,鸡鱼肉蛋,腻了想吃点大楂子、小青菜蘸大酱,换换口味。走在马路上经常看到腰粗肚圆,走路慢托托的喘着粗气和拄着拐杖的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和糖尿病等症。这些病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和体力劳动或运动量不足引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这些疾病,仅有极少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浮肿的人。再到副食商店或超市看看,各式各样的加工食品、饮料,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许多儿童吃成了小胖墩,这样下去,要影响下一代人的健康,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五十年代初,我家的住房是在土改时分得地主五间草房一间,头顶锅的灶台,邻间南北炕,住两户三代人,晚间睡觉时中间用蔓帐和屏风遮挡起来,另两间住两户人家,五间正中那间是四家共用的厨房,四个角各有一灶台。五房人家几十口人,同居一个屋檐下,相处合睦,平安无事。1970年―1980年,我家先后盖上了土坯草房和窗明几净、宽敞大方的砖瓦房。如今一些人都进城住上了楼房,孩子们劝我也进城住楼房,但我倦恋这农村,离不开这山山水水,黑土地和父老乡亲,尤其是这新农村建设来得这么快,修建了休闲广场,中学校舍、卫生院、农村书屋,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三化工程”,即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灯光亮化。县乡村屯直通公路,延伸到每户家门口。我的院子也用混凝土铺就,从大路上走向室内无泥土,清洁卫生。平整笔直的公路两侧,是人行道和植树台,用特制的长方形砖块砌成,植树台上栽植无絮杨树或垂柳,台面上栽植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路灯在人行道旁,每隔50米一盏,夜晚发出白色耀眼的光辉,照得路上有根针都能见到。几十前,这里通县城全是土路,出行的工具一是靠步行,二是畜力车,有时因下雨难行陷车,不能行走,去趟县城需两个多小时。可现在出门坐招手、小轿车或公共汽车,到县城仅用十几分钟,十分方便快捷。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结的婚,婚礼俭朴,女方送亲来了两挂车,一行十几人,陪送的嫁妆有两面大镜子、梳洗用品、茶具一套、被褥一套。男方做被褥一套、单衣两套,没有任何家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时,赠送有脸盆、枕巾、皂盆、暖水壶,重点礼份的如床单、被单等,送钱的很少,最多不超过一元钱。(那时每个劳动日仅值八分钱,一盒火柴二分钱)。婚礼程序简单,没有鼓乐,没有司仪,没有贵重饰物交换,只交换一个手绢,主持人宣读完结婚证书,礼毕后开席。六道菜,白菜、萝卜、土豆、豆角丝……其中一两道菜里有几块肥猪肉,其它菜中连油星都很少(那时豆油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三两,到月底拿供应本到供销社领取),席间无酒(白酒得凭甜菜票到供销社付款兑换,每卖100斤甜菜票可兑换一斤白酒)。而今婚礼豪华气派,农村孩子结婚,至少也得5―10万元。各种生活用品、电器一应俱全,三金必不可缺,迎送亲朋好友的轿车排得像长龙一般,司仪乐队录相师必不可少。餐桌上鸡鱼肉蛋、生猛海鲜样样都有,啤酒白酒各种饮料和香烟糖果尽情享用。
诸如上述,60年的前后对比,特别是80后难以理解或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三、社会公益事业惠及全国百姓
通讯网络的建设发展迅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修建校舍、扶贫救济、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防控、社会劳动保障……“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取消农业税,而且对种粮农民实行多项补贴……
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闹革命,建立新中国走到今天,风雨兼程,历经曲折坎坷,打下了新中国建设的基石,后代领导人接过接力棒,继承他们的事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才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60年啊,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祖国前进的脉搏。我深深的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承继他后代的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也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这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丰硕成果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到了,应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勤奋踏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下去,祝福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富强,人民生活更美好!
2009年,是我们伟大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比寻常的进步。60年的建国州迅改革惠及了每个人的生活。
外婆是祖国的同龄人,她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她经常对我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幸福,以前“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如果能在没有过年时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我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外婆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还要担心轮到自己时没货了。外婆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四五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我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六十年前逗如,许多家庭的住房都是老木头房子。每天一早起来,家家都要倒马桶、烧煤炉册指此,生活条件很差。外婆说,她们一家七口人住一间房和一个阁楼,转身都不方便,吃饭要轮流吃,床设计成上下铺。现在,我们家条件好了,三房两厅的房子,煤卫独用,窗明几净。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从人力传话,八十年代的手摇式电话,九十年代的BB机,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听了外婆的讲述,让我感到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祖国母亲与香港儿子的故事
发帖人:clark2311 发帖时间:
星期一,我和老妈子一起过香港,为刚租下的房子收拾打点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我将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在香港工作.
之前,我一直对香港和香港人抱有好感,觉得他们地方干净,人也有教养,讲秩序,讲礼貌,就是人多了点.
但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几乎不用怎么排队就过了深圳这边的皇岗口岸.来到香港这边的落马洲口岸,却是人山人海.我和老妈子顺着人流一点点往前挪.正在这时,排在我妈前面的一个秃头中年男子突然扭过头来,劈头一句:好好排队不行么?你的手怎么老碰我?!我妈有点纳闷了,她双手一直抱着胸前的挎包,可能是走动的时候,挎包无意中碰到他.于是我妈就说:我没有碰你!那秃头马上用一种鄙夷的语气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贼,想偷我钱包!我妈是火爆脾气,哪容得别人这样侮辱,立刻大声说:你这人怎么动不动说人是贼?不想排队,有本事自己坐专机过去!这样谁也碰不了你!我也帮口说,她的确没有碰你.可那秃头却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你明明碰我了!我钱包就放后面,我当然怕你偷我东西我妈更气了,又顶了他几句. 那秃头竟然呲牙咧嘴地说:你们大陆人素质就是差,有队也不会排,就会乱哄哄往前挤!原来那厮是香港同胞!见他把全体大陆同胞都骂了,我也忍不住说:凭什么说我们大陆不好?!你们码磨握香港有什么了不起?我妈也更火了我本来也迟庆不想跟你吵,是你先侮辱我的人格!你现在还敢骂大陆?有种别回大陆!没想到那秃头还反咬一口,是你先骂我的!我说你碰了我,你不肯承认我才说不知道你是不是贼!如此蛮不讲理!原来,在这位高人一等的香港同胞眼里,大陆人无心的碰撞,就成了是贼;正常的辩解,就成了骂人!
旁边有人来解围,说:都算了吧,排队无意碰撞一下是难免的了.那秃头还不罢休,继续大放厥词:都是大陆造成这么长的排队!本来大伙都对排队窝了一肚子火,见那秃头还颠倒是非黑白,连劝架的都忍无可忍,不要忘了,这里是你们香港的口岸,是你们效率低!这么一句话,似乎刺激了他敏感的神经,让那秃头变成了一只秃头的疯狗.他大声说:如果不是你们大陆在97年收回香港,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子!这几年香港不好,都是大陆造成的!我是华侨,在香港生活了三十多年,以前英国人统治的时候绝不是这样子!看他那自豪的亡国奴相,真恨不得塞一坨屎过去.我反驳了一句:你tmd华侨有个屁了不起!我妈已经在旁边急得跳起来,指着那秃子说: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有种你就以后都不要回大陆!有种你以后就不要做中国人!我拉了我妈一下,说:妈,这种人叫犯众憎,你用不着跟他废话,自会有人替您骂他.果然,周围已经开始有不少人指责那秃头.由于我们是用粤语对话,很多一同排队的北方同胞没听懂,要不然我相信站出的人会更多.
过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除了愤怒,更多的是痛心.希望那秃头只是代表一小撮香港市民的态度.回归九年,中央没有从香港征过一分钱的税,金融风暴中,有中国庞大外汇储备做后盾,香港才能避免重蹈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复辙;接着又相继通过CEPA和自由行,来刺激香港经济;申奥成功后,又不远千里将马术项目放在香港;现在更支持一位香港人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国大陆为香港所付出的一切,有人不见不闻;当广大香港商家在盘算着黄金周又能从大陆游客口袋里赚得多少票子的时候,有人还在心里怨恨是中国大陆带衰香港!这能不值得让人反思么?
以后,我将会为其他人讲述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叫祖国,她其中的一个孩子,叫香港.一百多年前,家里积贫积弱,势单力薄.一个叫英国的恶霸地主,仗着财雄势大,硬生生从祖国母亲的怀里将香港抢走.恶霸地主英国为了让香港彻底忘记自己的姓氏中,而改姓英,从小就让他出国留学,喝洋奶,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而祖国母亲,则无时无刻不想念她那被夺去的儿子.因为家贫力弱,对近在咫尺的儿子却无能为力,只能夜夜流泪!终于一百多年过去,家道中兴,祖国母亲鼓足勇气,从强盗手里要回了失散一百多年的孩子.为了弥补这百年的思念,祖国母亲没有向那有钱的儿子要过一分游兄钱,反而倾尽母爱,在家境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尽力帮助香港儿子度过难关,家里有了一口吃的,也不忘分儿子一杯羹.可她那儿子没有领情,他还惦记着给他穿金戴银的那个洋爸爸.当祖国母亲向他张开双臂,想拥他入怀时,他一脚将母亲踢开,恶狠狠地说:滚开,你这老不死,你这贼!你靠近我,只不过想偷我钱!我在英国爸爸那吃香喝辣.人家洗脚水都比你们这些穷亲戚香!跟了你这几年,我倒霉透了!听了这些话,祖国母亲心都碎了.狗不嫌主贫,儿不嫌母丑,为啥那满肚子洋墨水的香港儿子就不懂呢?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煽动大家去仇视香港和香港人,我相信,那个秃头不代表所有的香港同胞。存在的或多或少的敌意和歧视,通过两地的交流,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可以得到化解。我除了想表达不满,更重要的,是想告诉那些像我一样,将要去香港工作,或者被香港高校录取的各地的高材生们,我们是过江龙,不是虫,我们要证明给香港人看,我们不比他们差,更不比某些人的洋主子差,我们是最优秀的!我还想告诉各位在大陆辛勤工作的人们,即使是自己的同胞,也有看不起咱们中国人的。是时候证明给全世界人看,我们的强大,中国人,比英国人,美国人,比当年的八国强盗的后裔,要更优秀要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