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州农村婚俗

佳姻网 2023-04-06 03:12 编辑:admin 133阅读

一、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州农村婚俗

选日子

大喜之日一定要选个良辰吉日,新娘出门也要选好吉时。这是老一辈非常看重的。

结婚需知――喝甜汤

苏州要喝三样,分别为甜汤、汤圆和茶叶水。

苏州接新娘的习俗

苏州是中午接新娘,苏州新娘接回新家的时候是鞋子本来就穿好,自己走到车里的,等到了新家以后,要新郎的妈妈在新娘的腰上绑一个红绳子,再由新郎抱到新家里去。

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

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大致分为七步,分别为嫁妆、迎亲、新娘子出门、拜堂、入洞房、闹洞房和新娘回门。

① 嫁妆

嫁妆是姑娘出嫁之必备,嫁妆自然是越多越好,老苏州的嫁娶习俗是生活用品等一概由女方“包办”,到了现在嫁妆也主要是生活用品、家电等,但基本上都是从古时候延续下来的“老门道”。

嫁妆里有一些物事非常重要:嫁妆打头阵的子孙桶必不可少,一般由新娘哥哥或弟弟拎着头一个进新房,但这个原先在生活中派用场的家什,如今已经缩微成个头比过去小几倍的摆设了;另外,新房里的如意碗筷少不了,碗里必须盛满米、桂圆、红枣、花生,寓意幸福美满,是长辈给新人的诚挚祝福;首尾系着红绸的一双甘蔗,也是寓意着新人生活、事业节节高。

② 迎亲

古时,把迎亲称为“亲迎”,意为新郎官骑高头大马亲自去迎新娘。迎亲队伍里有江南丝竹等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女方家听到乐声,就知道新郎官马上到,及时做好准备,专门操办婚事的喜娘会指点几时几分轿子该停在“喜神方”、新娘梳妆打扮后的洗脸水该往哪泼……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么由来的,“泼水”在苏州很多地区仍然作为一种传统婚礼习俗被保存下来。

新郎官快到新娘家时,新娘家赶紧关上大门,亲戚朋友问媒人和喜娘要“喜钱”和喜糖,讨个好彩头;新郎官要准备蹄膀、圆糕、鲤鱼等礼品,随迎亲队伍抬到新娘家,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现在虽然没有了高头大马和丝竹乐队,但是婚礼车队、鞭炮声声、亲友把门讨红包等,也同样把迎亲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③ 新娘子出门

脚不能着地,出门时由父亲背出门,或者盯氏按照这种意思穿父亲的鞋子到门口,再换上自己的鞋子,有些地方有新娘不能低头换鞋的说法,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鞋子外面Q一双父亲的鞋子,到门口时脱掉就可。

④ 拜堂

新郎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后,要 “拜堂”,拜父埋则改母、天地,拜和合二仙,其中拜和合二仙是苏州特有风俗,相传和合二仙是寒山寺高僧,主管“和合”,在老一辈眼里是苏州的“爱神”。现在一般简化为新娘向新郎父母和长辈行见面礼。

⑤ 入洞房

新娘、新郎宴请完宾客后,被簇拥着送入洞房弯判,就开始“坐富贵”,“坐”是有讲究的,谁先坐就谁受压,而现在的男士都体现“绅士风度”,总是自己先坐下,这也成了 “怪不得苏州男人怕老婆” 的玩笑话的渊源。

⑥ 闹洞房

这是苏州人结婚的重头戏,各种各样捉弄新人的点子,这时候都能拿出来“闹”。苏州历来就有闹洞房“三日无大小”,不管年少、年迈,都可以闹,据说还有洞房不闹不兴的说法。

⑦ 新娘回门

原来传统的新娘回门是在婚礼后第二或第三天,由新郎陪同新娘到娘家,一场正宗的苏式婚礼才接近尾声。不过现在大多改在了结婚当天回门,即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

其他相关习俗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伴娘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掷 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压床:结婚前一天,请一童男在新床上睡一晚,压邪,并寓意生子。

甘蔗:女方要准备甘蔗越长越好,代表日子以后结节高。

摸喜蛋:新房里各个角落都会放,但比较隐蔽,让童男童女进新房摸,找到了就可以吃了代表美满。

二、七十年代居民粮食每月分配多少斤

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

从现在看,主要是油脂肉蛋奶、副食缺乏

三、农村一般结婚三金需要花多钱?

20000左右吧

四、在农村结婚要用多少钱

至少2万块钱。

五、农村结婚的三金现在买下来要多少钱啊?

一万五左右吧,具体的还要看哪些个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