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纪行之四畅游伦敦之旅散记(图)

佳姻网 2023-05-09 14:22 编辑:admin 293阅读

英国伦敦街头(摄影:冯赣勇)

途中,导游谢F淼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介绍起其伦敦的相关情况。首先,谢导从伦敦的称谓说起:对于“伦敦”这个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究竟这个称呼所代表的是哪一个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如果大家谈到的是“大伦敦”地区(Greater London),所指的就是包括32个伦敦地方行政区以及伦敦金融城――“伦敦市”(City of London)在内的一大片地区,总面积约为1千5百平方公里,大约是M25环城公路所包围的地区。这个概念有多大?如上海市市区面积是1600平方公里。而狭义来说,“伦敦”两字所指的就是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区,所包括的就是伦敦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自治市(City of Westminster)这两个部分。

泰晤士河畔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及欧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经济金融中心。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建立了这座都市。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 旅游 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大英博物馆门首(摄影:冯赣勇)

无巧不成书,说到博物馆,我们伦敦之旅的首个行程刚好就是参观伦敦最为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巴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于下午1点半左右才抵达位于伦敦鲁塞尔大街上的大英博物馆。该馆是世界上 历史 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前留影

走进博物馆,人们不禁为这里宏伟的建筑以及丰富多彩的馆藏而惊叹不已。说起来挺有意思,大英博物馆虽然在面积较美国纽扮尘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却比中国故宫博物院还大。原来这里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说厅高禅起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堪称一座世界 历史 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上千年的古尸也有几具,但不是英国的,而是埃及的,十几具展出的木乃伊还仅仅是馆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博物馆展品(摄影:冯赣勇)

尤其是埃及最珍贵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别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这是世界唯一的一块,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称镇馆之宝。由于大英博物馆建得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为博物馆的标准模式,后来者竞相效法。其中两部分展品格外吸引人,一是中国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印度宝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红、海蓝、石榴红、祖母绿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异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夺天工。

参观的学生(摄影:冯赣勇)

大英博物馆还以其图书馆著名,因为大英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参观者来念好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雄狮坐像(摄影:冯赣勇)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琳琅满目的展品及规模宏伟的建筑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埃及馆一角(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大英博物馆的参观,伦敦又已进入了暮色之中,没一会儿就已经灯火辉煌了。当晚,大家首先来到唐人街上的旺记大酒家用晚餐。伦敦唐人街也叫伦敦中国城,坐落于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市的苏活区,是中国传统味道最足的唐人街之一,很具中国文化特色,不仅为伦敦带来游客和财富,更使其成为魅力倍增的伦敦一大景点。

唐人街夜景(摄影:崔春杰)

这里有两座牌楼,一个是南北方向,一个为东西方向。一座上书“伦敦华埠”与“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另一座牌楼正反两面分别为“中国太平”与“英伦呈祥”。两座牌楼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栩栩生辉,十分气派与壮观。

中国商品店(摄影:王立保)

伦敦的华人社区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最初集中在东部船坞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迁移到位于市中心的苏豪区。目前的伦敦唐人街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面积不大,但却地处黄金地段,距离英女王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首相府都不远。入口处都耸立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牌楼,两侧则是镶嵌式对联。

黄昏中伦敦塔桥(摄影:冯赣勇)

在唐人街上有中国餐馆、中国商品店和纪念品店。每逢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伦敦华人都要在唐人街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燃放烟花爆竹,举行舞龙舞狮及歌舞杂技表演,华人商店家家张灯结彩、贴春联、迎财神。农历新年那一天,唐人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充满节日气氛。对于多年生活在伦敦的中国人而言,唐人街是一剂妙药,可以暂时消除无尽的乡愁,会产生一种回归故里的幻觉。

泰晤士河畔夜景(摄影:冯赣勇)

晚饭后团友们漫步于伦敦街头,并走上泰晤士河上的大桥。观赏周边的伦敦眼、大本钟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塔桥等英国著名地标性建筑的夜景。如果将泰晤士河喻为银河,那么伦敦的各部位就是银河周围的星辰,中心地带是特拉法尔加广场。由此去各主要景点,步行均不超过45分钟。地铁则以查灵十字站为中心,由此乘坐地铁到各主要景点只需15分钟。

大本钟夜景(摄影:王珏)

2016.12.04伦敦时间13:30,团队在结束了温莎城堡的观光后重回伦敦开始二次游,来到泰晤士河码头乘游船开始泛舟而行,前晚刚刚观赏过的伦敦塔桥、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碎片大楼等景观夜景,而今天蓝天白云下的这些地标性建筑,又纷纷以一幅幅别样靓丽的风姿展现在人们眼前,真是太令人赏心悦目了。

西敏斯大教堂夜景(摄影:冯赣勇)

游船从伦敦眼的对面码头开始起航,谢导也相继介绍起所经过的景观相关情况。首先开始从泰晤士河(River Thames)说起。这条位于伦敦的河流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也称泰姆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

伦敦大本钟(摄影:冯赣勇)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虽然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 历史 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 历史 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

泰晤士河伦敦眼(摄影:冯赣勇)

谢导指着对面的缓缓旋转的伦敦眼(The London Eye)说,它的全称叫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又称千禧之轮,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6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

沿岸建筑群一角(摄影:冯赣勇)

威斯敏斯特宫一角(摄影:冯赣勇)

码头起航所处泰晤士河西岸,我们游船的身后就是位于河畔的一座长长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它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

泰特美术馆(摄影:冯赣勇)

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 历史 遗迹。它的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不过大本钟的称谓已于2012年6月更名为“伊丽莎白塔”了。大本钟每过一小时敲击一次。它也是英格兰第三重量的钟表,重达13.8吨。尽管“大本”原指该钟表本身,但是今天已经被人们习惯用来称作整座塔楼了。

圣保罗大教堂(摄影:冯赣勇)

随着游船的行进,很快到看到了岸上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泰晤士河风光(摄影:冯赣勇)

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

伦敦塔桥景观(摄影:冯赣勇)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111米,宽约74米,纵深约157米,穹顶直径达34米。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莱恩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

现代化建筑景观(摄影:冯赣勇)

我们的游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在格林威治码头登岸。上来就是位于河畔的格林威治大学。团友们沿着校园的围栏,走在车水马龙的格林威治街道上,途中经过皇家海军博物馆后,进入一片面积庞大的草坪花园,缓步上坡登上一个山丘就是世界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

格林威治大学(摄影:王珏)

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 RGO)是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于1675年在伦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个综合性天文台,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时国王也创建了皇家天文学家的职位(第一位担任此职的是约翰•弗兰斯蒂德),以担任天文台的台长和“致力于以最忱治的关心和努力校正天体运动的星表,及恒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确的定出经度,使导航成为完美的艺术”。整座天文台坐落于格林尼治公园的一座小山上。

皇家海军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

格林威治天文台(摄影:冯赣勇)

但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时团友们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俯瞰伦敦(摄影:冯赣勇)

1950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 历史 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彗星等。由于这里所处的位置是伦敦的制高点,所以往下俯瞰远眺,伦敦泰晤士及市区的景致尽收眼底。

泰晤士河泛舟(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参观,基本上就圆满结束了伦敦的行程。伦敦是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并列。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 科技 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都市。随着科学技术的更快发展、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如今的伦敦已经今非昔比,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但依然以其开放的胸怀,欢迎着海内外的八方来客。(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