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结婚习俗

261 2024-06-18 04:37

日本古代结婚习俗

日本也经历了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过程,随着对偶婚的巩固、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招婿婚制。招婿婚制是日本奴隶社会的主要婚姻形态,在日本社会流行达一千多年。直到近代,某些乡村中仍然保留着这种婚姻习惯。 所谓招婿婚,即男到女家落户,男子认岳父母为父母,中国称之为入赘。在中国有女无男的人家把女婿招进门当儿子看待,以接续家族的香火,继承家族的产业,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补救办法,并不是普遍的婚姻形态。而日本的招婿婚则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形态,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在招婿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日本最早的婚礼。这种婚礼的过程极为简单:先是男女相爱,而后女子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点头答应后,每天太阳落山后男子就可以来女子家与其共度良宵,但次日太阳升起之前男子必须离去。如此反复,到第三天夜里家族举行共食三日饼的仪式正式承认他们的婚姻关系,并告知其他家族成员。 三日饼仪式刚开始时是在帷幕的遮挡下,由男女二人独自进行。当仪式进行到高潮的时候,有人将壁代(帷幕)拉开,让新郎新娘在众多亲友面前亮相,叫做露仿销液见。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的披露宴(婚宴)。举行仪式的时候,男女双方一起坐在卧具上先喝交杯酒,然后女方的母亲把带有美丽花纹的饼(用糯米制作的年糕)端到女房,请女儿与神秘同居的男子共同分食,这种饼就叫做三日饼。从此以后该男子就成为自己家族的成员,可以公开地出入女家的门。 后来这种婚礼的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在举行三日饼仪式之前增加了新枕',妁仪式。新枕的仪式首先是求婚,即女方的父亲代替女儿向男方求婚。求婚者虽然不是当事者本人,但代表的还是当事人自己的愿望。求婚不是以直接公开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暗示或中间人来表达,这也是现代媒人的起源。双方相互交换婚书后,男方家送儿子到女家成亲,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而女方家要派年轻人提着灯笼迎接新郎,并点燃新房中的松明,连续燃烧三天,新枕仪式便告结束。接下来就是举行三日饼仪式。三日饼仪式流行的时间很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某些乡村的婚礼中还能看到这样的仪式。14世纪末,室町幕府建立前后,男婚女嫁的媒妁婚成为武士阶级的主要婚姻形式。斗毕到了l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嫁娶婚在全国普及开来。婚姻制度的变化备物使得婚礼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江户时代媒人根据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等情况进行介绍和撮合,只要双方父母谈妥,男子便要将对方娶过门。即便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感到不满意也不能拒绝这门婚事。 明治时期情况有所改善,相亲可以在剧场、音乐厅或饭店餐馆里进行,双方当事者可以互相交谈以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可那时婚姻仍被视为两个家族之间的事,男女青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随便选择配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国内民主思想的传播,男女才可以自由恋爱或是在相亲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再决定是否结婚。

日本战国时代婚礼流程是怎样的?

关于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和婚礼形式和中国完全不同。要想了解日本人的婚姻,必须先要对日本婚姻发展历史有个了解。

《古事记》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记书籍。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日本历史上神话传说中的兄妹神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竖起“天之御柱”,他们绕神柱转圈,举行仪式,之后就结合在了一起。’这被称为日本婚礼仪式的鼻祖。

到了公元7-8世纪的“飞鸟・奈良时代”时代,婚姻制度开始学习和模仿中国唐代的制度。这个制度要求;男15岁、女13岁就可以结婚。当时的婚姻形式大多为“访妻婚”的形式。就是男女方仍旧分别住在各自的父母家,到了晚上男方到女方那里居住,在天将亮前男方便离开女方家。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母系社会的结果。

到了平安时代(公元8世纪-12世纪),访妻婚、招婿婚和嫁入婚这三种婚姻形态开始共存。所谓招散猛慧婿婚,就是以女方为婚姻的主体、招婿上门的一种婚姻形态,与男娶女嫁正好相反。而所谓嫁入婚(也称招妻婚),即女方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这种新出现的婚姻形态在当时并不多见。同时,这个时期的男女在定情过程上比较特别。贵族之间流行“访婚”,即男子通过写有求爱和歌的书信向女方求爱,如果得到同意的回应,男子可以悄悄前往女方住处,与其同居。如果连续3夜都在一起就表示婚姻关系成立。当然,如果男子此后不再回来,3年后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宣告离婚。这种形式有些像现代的自有恋爱的知晌感觉冲答了。“访婚”制在这个时代的各个阶层间都非常流行,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访婚”的第三天称为“露显”,即男女双方向女方的父母亲戚宣告结婚并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女婿和岳父首次面对面,互相进酒。这就是所谓的“披露宴”(即婚宴)了。不管是哪一种婚姻形态,都充分地尊重了男女双方的想法,订婚之前不对外公开,一旦公开就必须结婚,所以公开的形式就称为“披露式”,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这么都算一种先斩后奏的形式,实在是耐人寻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开始进入镰仓时代(12世纪-14世纪),武士开始取代贵族成为政治舞台的中心力量。这一时期,即使是招婿婚这种形态,越来越多的女子在婚后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这是因为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父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缘故。

到了室町时期(14世纪-16世纪),嫁入婚逐渐成为主流的婚姻形式。在武士奋力拼杀逐鹿天下的战国时代,有势力的武士们通过联姻的方式联合起来扩大己方势力,借以牵制其他强敌。因此,政略婚姻开始在武士家族间流行起来,与其相应的结婚礼法也发生了改变。婚礼中更换礼服、向亲戚朋友回赠礼品、婚后回娘家探亲等结婚风俗开始确定下来,婚礼开始变得大型化、隆重化。这种情况经过安土桃山时期(16世纪中叶-17世纪初)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武士长时间执掌政权的江户时期(17-19世纪)。举行婚礼那天,新郎在自家的壁龛上挂上能剧中“高砂尉姥”的画像,并放上装饰了象征长寿的鹤、龟的蓬莱山形盆景,亲戚朋友开始汇集到新郎家里,在壁龛前面相互敬酒,祝福新婚。而此时,新娘乘坐轿子或者马车,带着化妆器具、料理器具等“嫁妆器具”,在兄弟的陪伴下前往新郎家。这个时期的婚礼仪式和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有密接的联系。到了江户时期,负责介绍结婚对象、收交聘礼、以及在结婚典礼上扮演者近似父母的重要角色的仲人(即结婚介绍人)、以及男女双方当着正式证明人的面进行面对面的“相亲”等习俗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地区以及社会底层,男方结婚后在女方家常住的“招婿婚”形态依旧存在。

到了明治时期,婚礼逐渐成为家族中的大事情,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开始参与其中。由于宗教信仰的自由,婚礼形式也就不拘一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900年(明治33年),皇太子嘉仁亲王(即后来的大正天皇)和九条节子的婚礼就采用了神道的“神前婚礼”形式,后来这种婚礼形式迅速在全国流行起来。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基督教式婚礼也开始流行起来。如今,日本有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自由派对式等多种婚礼和婚宴形式,男女双方可自由选择。 现代日本的年轻人在选择婚礼形式时,一般不会局限于平时所信仰的宗教,而是根据预算、自身的审美喜好或者长辈的愿望等来做出选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